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科学研究 > 科普活动 > > 正文内容
近日,自然资源部评选出30部优秀科普图书并向全社会推荐阅读。我所张元标研究员等翻译、周秋麟研究员校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塑料海洋》名列其中。
该书译自《PLASTIC OCEAN: How a Sea Captain’s Chance Discovery Launched a Determined Quest to Save the Oceans》,原作者为美国著名的海洋环保人士查尔斯·穆尔船长(Captain Charles Moore)和学者卡桑德拉·菲利普斯(Cassandra Phillips)。在书中,作者分享了发现“太平洋塑料垃圾带”的骇人历程,希望借此书唤起人们重新思考“塑料时代”,以及全球日趋严重的健康危机。
1997年夏季,穆尔船长完成横渡太平洋竞赛后,自檀香山出发航行返家。为了快速抵达加州,他与船友抄捷径穿越“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一片少风、船迹罕至的辽阔海域,素有“海洋沙漠”之称。在那里,查理斯·穆尔赫然发现他的船竟被海面上一望无际的废弃塑料垃圾包围。这一大片有如旋涡星云般的漂浮塑料垃圾,据估测其重量竟然比维系海洋食物链的浮游生物的还多6倍。在发现巨型垃圾带后,穆尔船长开始关注塑料产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决心搞清楚塑料材质不为人知的特性和使用历程。从牛奶罐、到足以进入食物链或不慎吸入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疑似与许多“人类文明病”包括不孕症、自闭症、甲状腺失调以及数种癌症等相关。穆尔船长在书中呼吁,人类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来拯救海洋。如同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瑞秋∙卡森的畅销小说《寂静的春天》,《塑料海洋》引起了多国环保人士、海洋科技工作者以及关心此议题的普罗大众的关注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