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党群园地 > 廉政之窗 > 正文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其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任何时候都必须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经历,以及在宁德工作期间组织开展的反腐倡廉、生态建设实践,无不体现了真挚质朴的人民情怀,都是党员干部如何将造福于民落到实处的生动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的宁德实践与思考 ”专题讲座中,授课老师谈到了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清查干部违规私建住宅和违规占用公房的故事。其中,清查工作开展前的调研中习近平同志与一位纪委副书记几句简短的对话引人深思。
“老百姓意见大不大?群众意见大不大?”
“大。”
“是不是当前影响积极性最大的问题?”
“是。”
“我们将近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
“那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
“那咱们就干,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
就这样,清查工作开始了。最终,当时凭财力仅能一年盖一幢宿舍楼的宁德,一下子增加了相当于20幢楼的住房,群众拍手叫好。一些群众流着眼泪说,“要不是习书记抓这件事,我们到死还住不上公房”。
“三百万人”与“两三千人”,表面是两组数字,实际上是特权与民心的权衡,是腐败与公平的较量,是宗旨意识的试金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宁可得罪人,不负百姓心,这一以贯之近30年而愈发鲜明的态度,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立场。
纪检部门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纪检工作是随时随刻要讲真碰硬的工作。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一些纪检干部往往容易抹不开情面、放不下面子,不敢得罪人,于是就出现了含糊、退让的态度,最后使得纪法原则松动。然而,正如“三百万人”与“两三千人”的权衡,纪检干部如果在个别人身上丧失了原则,就会在千百人身上失去信任,这对自身公信力以及纪检工作权威性的影响不明而喻。没有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就几乎不可能再和群众讲原则、讲规矩,如此循环往复,工作必然越来越难开展。因此,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一定要把“三百万人”和“两三千人”的问题想清楚了,监督执纪时把天平两端的砝码掂量好了,把宗旨意识树牢了,这样,怕得罪人的畏难情绪也自然烟消云散,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也将会有“义无反顾”的鲜明的态度。(纪委办公室 李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