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 正文内容

2025年11月7日,蓝色市民厦门试点社区——家校社联合实践活动在厦门海沧湾畔举办。本次活动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学术中心网络、厦门大学、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厦门市海沧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办事处、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共同主办,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海湾社区居委会承办,厦门小小鸥自然生态科普推广中心、金沙书院协办。来自APEC经济体代表、PNLG、PNLC成员、马尔代夫及国际组织嘉宾、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访、社区游园、学生实践、海洋公益观影及清滩行动等形式,交流互鉴蓝色市民试点社区的实践经验与海沧科学教育实验区“蓝色市民”特色教育的创新路径。活动向哈尔滨市、成都市武侯区、银川市西夏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等内陆城市及福建龙岩等地对扶单位线上直播,共有近2000人相聚云端,共赴蓝色之约。
作为海沧科学教育实验区“蓝色市民”特色教育的实践探索地,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为参访团展示了蓝色市民课程与实践成果。小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形式多样的海洋主题创意美术手工作品展览,展现了海沧在海洋科学教育领域的深耕与创新。学生家长、闽茶企业为参访团带来了闽南蚵仔煎、茶文化体验等展示,让大家既品尝美食又认识到吃喝住行与海洋的关联。随后在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与厦门市湖明小学的学生们带来的《海底一万米》科普剧与《大海啊故乡》大合唱中拉开了序幕。




厦门市海沧区姬侃副区长出席活动开幕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继伟研究员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蓝色市民试点社区实践是推动海洋素养教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家校社企联动,探索出高度城市化新城区提升海洋福祉的创新路径,提供了生动范例。活动现场还为蓝色市民小小引导员颁发荣誉证书,激励更多青少年成为海洋保护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在专题演讲环节,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余兴光研究员以“内陆地区如何提升蓝色市民素养”为题,阐释了海洋与全球生态、气候及人类命运的紧密关联。他指出,海洋素养不应局限于沿海地区。每一位地球公民,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具备理解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观点引发了线上线下参与者的共鸣。

在金沙书院,参访团感受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闽南文化、海丝文化、海洋文化的延续时刻向人们展示人海关系的连接。

下午的平行活动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在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校、厦门海沧区海湾社区蓝色市民服务站、厦门小小鸥自然生态科普推广中心的支持下,蓝色市民社区游园与学生实践在海沧湾公园百姓舞台同步开展,20余位“蓝色市民小小引导员”带领社区居民与参访团共同互动,沉浸体验海洋素养知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红树林生态认知和海洋垃圾艺术创作。在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校东屿校区三乐厅,由野生救援(WildAid)执导的《探秘红树》《海底净网》等四部海洋保护微纪录片连续展映,以影像之力唤起同学们对海洋生态的关注。与此同时,一群海沧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也是热爱海洋的蓝色市民,在火烧屿进行清滩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清洁海洋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联合实践活动是APEC蓝色市民社区国际交流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为蓝色市民社区经验互鉴搭建了平台,蓝色市民厦门试点社区经验闪耀海沧湖畔,走上国际舞台。不论沿海还是内陆,不论来自哪个经济体,都因海洋更加紧密联系,共同体验海洋给予人类的美好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