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人才建设 >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B类、C类) > 正文内容

工作照片.jpg

姜丽晶,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深海微生物的研究。综合利用传统和现代微生物技术,结合多组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来探寻深海微生物分布特征、适应性机理、及驱动全球海洋碳氮硫元素循环的分子机制和生态效应等基础科学问题。此外, 重点获取深海难培养微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评估其在碳汇、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利用深海微生物基因资源提供支撑。曾在国际合作项目和中法“蔡元培项目”资助下,先后两次赴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十三五”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

研究成果在深部生物圈暗能量代谢机制方面获得突破,揭示了硫代谢驱动的固碳新功能和新机制,刷新了对深部生物特殊生命过程的认知;对深部生物圈的起源和共生机制长期演化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已在国内外主流期刊mSystem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nt J Hydrogen Energy、FEMS Microbiol Ecol、FEBS Letters等发表论文37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2018年,参与组建了“中法深海微生物联合实验室”;2020年入选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深海微生物与基因资源研发创新团队”;2021年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3);2022年评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B类、C类)

工作照片.jpg

姜丽晶,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深海微生物的研究。综合利用传统和现代微生物技术,结合多组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来探寻深海微生物分布特征、适应性机理、及驱动全球海洋碳氮硫元素循环的分子机制和生态效应等基础科学问题。此外, 重点获取深海难培养微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评估其在碳汇、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利用深海微生物基因资源提供支撑。曾在国际合作项目和中法“蔡元培项目”资助下,先后两次赴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十三五”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

研究成果在深部生物圈暗能量代谢机制方面获得突破,揭示了硫代谢驱动的固碳新功能和新机制,刷新了对深部生物特殊生命过程的认知;对深部生物圈的起源和共生机制长期演化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已在国内外主流期刊mSystem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nt J Hydrogen Energy、FEMS Microbiol Ecol、FEBS Letters等发表论文37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2018年,参与组建了“中法深海微生物联合实验室”;2020年入选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深海微生物与基因资源研发创新团队”;2021年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3);2022年评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