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概况

我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外交、构建和平和谐之海等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在海洋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及综合管理方面的优势,统筹规划并持续推进同世界海洋大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在海洋领域的双多边合作和海洋维权工作。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近50个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签署并有效执行了40余份所际间合作协议,在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观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岸地质、极地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我所积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保护国际基金会(CI)、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PEMSE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并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议程,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编写、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联合国大会磋商,连续成功举办APEC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内容涉及海洋空间规划、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生态养殖以及渔业减损等)、蓝色经济论坛、IAEA海洋环境样品放射性分析方法国际培训班、中国与南欧国家海洋合作论坛暨中希海洋合作年闭幕式、国际蓝碳论坛、APEC沿海城市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洋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等系列国际会议和培训,极大提升了在海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我所牵头发起和参与实施了一系列国际和地区合作项目,2010年以来,获得中印尼海上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亚洲区域专项资金、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APEC基金、财政部APEC中国基金,及原国家海洋局业务化经费资助若干项,累计经费1亿以上。在相关项目的资助下,与印尼共建了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一个联合海洋生态站,有力推动了我国在珊瑚三角区的观测与研究,并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论文和专著;构建了海洋公园专家网络,搭建了海洋公园管理经验分享平台,完成了公园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模块的开发,逐步推动APEC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形成;与斯里兰卡、缅甸在各自专属经济区成功开展了首次中斯和中缅联合海洋调查,提升了印度洋季风气候预报能力和水平;在孟加拉松达班、马来西亚吉兰丹河口、乐浪岛、泰国达叻、春蓬、印尼龙目岛等地区布设站点,开展了滨海湿地蓝碳储量和温室气体通量研究,初步形成了东南亚地区蓝碳研究网络,与法方共建 “中法深海微生物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建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海洋学协作中心,与埃及艾资哈尔大学共建珊瑚礁保护与修复联合实验室(中埃),并在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支持下成立了金砖国家海洋可持续研究中心。依托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泰国硕士生1人、孟加拉博士、硕士生各1人,加纳硕士1人,与同济大学联合培养泰国硕士生1人。 

为促进APEC成员加强在海洋经济、保护、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亚太地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平台,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以下称APEC海洋中心)依托我所于2011年11月1日在北京成立,APEC海洋中心是中国在APEC框架内设立的首个海洋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APEC海洋中心深入参与APEC区域海洋事务,积极参加APEC海洋部长级会议、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年会等多边机制和会议,成功举办APEC蓝色经济论坛以及APEC能力建设系列活动,编制了《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在APEC海洋国际合作领域务实开拓,积极履行职责,对扩大我在亚太区域影响力、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稳定周边大局、推动亚太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