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人才建设 >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正文内容

01-曾润颖.jpg曾润颖    研究员
招生资格: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邮      箱:zeng@tio.org.cn
招生专业: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

个人简介:

1997.7至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2005年任研究员);

1999-2003,厦门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学位;

1994-1997,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

1993-1994,福建省亚热带园艺植物研究中心工作;

1989-1993,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发表文章:

1. Jin M,Guo X, Zhang R, Qu W, Gao B, Zeng R*.2019. Diversities and potential biogeochemical impacts of mangrove soil viruses. Microbiome 7:58.

2. Qu W, Lin D, Zhang Z, Di W, Gao B, Zeng R*. Metagenomics investigation of agarlytic genes and genomes in mangrove sediments in China: a potential repertory for 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8, doi: 10.3389/fmicb.2018.01864

3. Gao B, Jin M, Li L, Qu W, Zeng R*.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the complex polysaccharide-degrading ability of novel deep-sea bacterium Flammeovirgapacifica WPAGA1.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7, doi: 10.3389/fmicb.2017.00600

4. Jin M, Liu H, Hou Y, Chan Z, Di W, Li L, Zeng R*.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lcoholic liver injury protective effects of algal oligosaccharides from Gracilarialemaneiformi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100: 186-195

5. Zhou G, Jin M, Cai Y, Zeng R*.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and alkali-stable α-amylase from deep-sea bacterium Flammeovirgapacif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5, 80: 676-682

6. Hou Y, Chen X, Chan Z, Zeng R*.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and pH-stable β-agarase encoded by a new gene from Flammeovirgapacifica WPAGA1.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5, 50: 1068-1075

7. Jin M, Yu X, Chen X, Zeng R*. Pseudomonas putida IOFA1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reveals a metabolicpathway involved in formaldehyde degradation.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6, 51: 220-228

8. Di W, Qu W, Zeng R*. Cloning,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stable and pH-stable agarase from mangrove sediments.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 2018, 58(4): 302-309

9. Chan Z, Wang R, Yang F, Zeng R*. Enhanced cold active lipase production by metagenomic library recombinant clone CALIP3 with a step-wise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level control strategy.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 24: 1263-1269

10. Gao C, Jin M, Yi Z, Zeng R*.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combinant thermostablearylsulfatase from deep-sea bacterium Flammeovirgapacifica. Journal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15,25: 1894-1901.

 

获奖与荣誉:

2014年,福建省“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持项目:

1. 大洋微生物酶基因资源库建设及酶资源的高效挖掘与应用示范(DY135-B2-07,550万元,2018年6月-2020年12月)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资源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2. 深海病毒多样性与病毒安全性评估(DY135-B2-04 300,300万元,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资源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3. 深海与极地生物探测获取与应用技术系统研究(2012AA092100, 6642万元,2012年1月-2015年12月)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主题项目,项目首席专家。

4. 深海微生物酶在环境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潜力评价( DY125-15-T-06,270万元,2012年1月-2015年9月)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项目,课题负责人。

5. 酶解法制备海藻寡糖的工艺优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 (201105027-4,307万元,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负责人

6. 海藻寡糖的酶解法制备及其农业应用 (2011N0017,10万元,2011年1月-2013年5月)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

7. 龙须菜寡糖酶解法生产及其功能产品的开发应用(13GZP003NF09,427.79万元,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厦门南方海洋中心项目,课题负责人

 

科技贡献:

自1998年承担国内首个深海微生物研究课题以来,一直从事深海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完成了从深海专用设备研发、样品获取、资源挖掘、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及推广的全链条工作,建立了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模式,为推动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可持续开发作出贡献。

主持完成多项“863”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专项、福建省重大项目等重要项目/课题。在863计划“十二五”主题项目“深海与极地生物探测获取与应用技术系统研究”中担任首席专家,组织开展深海生物研究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专用新型设备的系统研究,提高我国深海和极地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科技创新水平。

近5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28篇),组织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其中国家标准《深海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已发布,是国内唯一的深海生物研究相关标准。

 

最新进展:

资源研究方面:持续开展深海微生物新型糖苷水解酶类的筛选、基因改造、诱变选育等研究。对改造后可以定向酶解获得二糖、8-12糖的琼胶酶,正在进行相关活性、作用机理、蛋白与活性的构效关系;以及酶的发酵优化、酶解产物的功效及应用等研究。

资源开发方面:目前利用深海微生物酶系“一步法”降解龙须菜生产寡糖的研究成果已形成农用和日用两个系列5项产品。

首次以海藻寡糖为核心成分,而非一般添加成分的多种个人护理产品,包括抗污染、防晒修复、美白、防脱生发等,挖掘出海藻的糖类物质在个护领域的真正功效。

以海藻寡糖为调节剂的海藻寡糖生物肥已广泛用于四川省崇州市、重庆市酉阳县、福建省政和县、安溪县等地的农田,其中在酉阳县的应用获得当地农户与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并且被列入致公党中央支持酉阳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各项相关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及产品的产业化推进正在逐步进行中。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1-曾润颖.jpg曾润颖    研究员
招生资格: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邮      箱:zeng@tio.org.cn
招生专业: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

个人简介:

1997.7至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2005年任研究员);

1999-2003,厦门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学位;

1994-1997,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

1993-1994,福建省亚热带园艺植物研究中心工作;

1989-1993,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发表文章:

1. Jin M,Guo X, Zhang R, Qu W, Gao B, Zeng R*.2019. Diversities and potential biogeochemical impacts of mangrove soil viruses. Microbiome 7:58.

2. Qu W, Lin D, Zhang Z, Di W, Gao B, Zeng R*. Metagenomics investigation of agarlytic genes and genomes in mangrove sediments in China: a potential repertory for 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8, doi: 10.3389/fmicb.2018.01864

3. Gao B, Jin M, Li L, Qu W, Zeng R*.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the complex polysaccharide-degrading ability of novel deep-sea bacterium Flammeovirgapacifica WPAGA1.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7, doi: 10.3389/fmicb.2017.00600

4. Jin M, Liu H, Hou Y, Chan Z, Di W, Li L, Zeng R*.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lcoholic liver injury protective effects of algal oligosaccharides from Gracilarialemaneiformi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100: 186-195

5. Zhou G, Jin M, Cai Y, Zeng R*.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and alkali-stable α-amylase from deep-sea bacterium Flammeovirgapacif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5, 80: 676-682

6. Hou Y, Chen X, Chan Z, Zeng R*.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and pH-stable β-agarase encoded by a new gene from Flammeovirgapacifica WPAGA1.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5, 50: 1068-1075

7. Jin M, Yu X, Chen X, Zeng R*. Pseudomonas putida IOFA1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reveals a metabolicpathway involved in formaldehyde degradation.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6, 51: 220-228

8. Di W, Qu W, Zeng R*. Cloning,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stable and pH-stable agarase from mangrove sediments.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 2018, 58(4): 302-309

9. Chan Z, Wang R, Yang F, Zeng R*. Enhanced cold active lipase production by metagenomic library recombinant clone CALIP3 with a step-wise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level control strategy.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 24: 1263-1269

10. Gao C, Jin M, Yi Z, Zeng R*.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combinant thermostablearylsulfatase from deep-sea bacterium Flammeovirgapacifica. Journal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15,25: 1894-1901.

 

获奖与荣誉:

2014年,福建省“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持项目:

1. 大洋微生物酶基因资源库建设及酶资源的高效挖掘与应用示范(DY135-B2-07,550万元,2018年6月-2020年12月)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资源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2. 深海病毒多样性与病毒安全性评估(DY135-B2-04 300,300万元,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资源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3. 深海与极地生物探测获取与应用技术系统研究(2012AA092100, 6642万元,2012年1月-2015年12月)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主题项目,项目首席专家。

4. 深海微生物酶在环境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潜力评价( DY125-15-T-06,270万元,2012年1月-2015年9月)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项目,课题负责人。

5. 酶解法制备海藻寡糖的工艺优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 (201105027-4,307万元,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负责人

6. 海藻寡糖的酶解法制备及其农业应用 (2011N0017,10万元,2011年1月-2013年5月)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

7. 龙须菜寡糖酶解法生产及其功能产品的开发应用(13GZP003NF09,427.79万元,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厦门南方海洋中心项目,课题负责人

 

科技贡献:

自1998年承担国内首个深海微生物研究课题以来,一直从事深海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完成了从深海专用设备研发、样品获取、资源挖掘、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及推广的全链条工作,建立了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模式,为推动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可持续开发作出贡献。

主持完成多项“863”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专项、福建省重大项目等重要项目/课题。在863计划“十二五”主题项目“深海与极地生物探测获取与应用技术系统研究”中担任首席专家,组织开展深海生物研究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专用新型设备的系统研究,提高我国深海和极地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科技创新水平。

近5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28篇),组织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其中国家标准《深海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已发布,是国内唯一的深海生物研究相关标准。

 

最新进展:

资源研究方面:持续开展深海微生物新型糖苷水解酶类的筛选、基因改造、诱变选育等研究。对改造后可以定向酶解获得二糖、8-12糖的琼胶酶,正在进行相关活性、作用机理、蛋白与活性的构效关系;以及酶的发酵优化、酶解产物的功效及应用等研究。

资源开发方面:目前利用深海微生物酶系“一步法”降解龙须菜生产寡糖的研究成果已形成农用和日用两个系列5项产品。

首次以海藻寡糖为核心成分,而非一般添加成分的多种个人护理产品,包括抗污染、防晒修复、美白、防脱生发等,挖掘出海藻的糖类物质在个护领域的真正功效。

以海藻寡糖为调节剂的海藻寡糖生物肥已广泛用于四川省崇州市、重庆市酉阳县、福建省政和县、安溪县等地的农田,其中在酉阳县的应用获得当地农户与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并且被列入致公党中央支持酉阳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各项相关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及产品的产业化推进正在逐步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