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人才建设 > 科技创新人才(省部级) > 正文内容
高众勇(1975年11月-),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福建省首届杰青,2016年福建省科技创新领人才,福建省“双百”人才。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极区碳循环学科带头人。专注南北极科考研究工作二十年,5次带领研究组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在极区海洋碳循环、海洋酸化、碳通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在《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Deep-Sea Research》等重要期刊上发表极区海洋碳循环与海洋酸化文章。已发表论文SCI论60多篇,译著1本。参与专著编写(负责其中章节)10部。研究论文获得省部级奖励4次。成果获“海洋工程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名)、“福建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排名第6),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3)。2007年北极碳循环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评为当年度研亮点。2017年北冰洋海洋酸化的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获得 “厦门市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
学术兼职:
Ø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碳与气候”(S-CC)分委会委员
Ø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 北冰洋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工作组(WG-39) 国家代表
Ø 北冰洋海洋酸化评估专家组(AMAP-AOA)国家代表;
Ø PICES中国委员会MONITOR工作组副主席
Ø “中国气象学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委员会”委员
高众勇(1975年11月-),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福建省首届杰青,2016年福建省科技创新领人才,福建省“双百”人才。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极区碳循环学科带头人。专注南北极科考研究工作二十年,5次带领研究组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在极区海洋碳循环、海洋酸化、碳通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在《Nature Climate Change》、《Science》、《Deep-Sea Research》等重要期刊上发表极区海洋碳循环与海洋酸化文章。已发表论文SCI论60多篇,译著1本。参与专著编写(负责其中章节)10部。研究论文获得省部级奖励4次。成果获“海洋工程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名)、“福建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排名第6),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3)。2007年北极碳循环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评为当年度研亮点。2017年北冰洋海洋酸化的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获得 “厦门市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
学术兼职:
Ø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碳与气候”(S-CC)分委会委员
Ø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 北冰洋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工作组(WG-39) 国家代表
Ø 北冰洋海洋酸化评估专家组(AMAP-AOA)国家代表;
Ø PICES中国委员会MONITOR工作组副主席
Ø “中国气象学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