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人才建设 > 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 > > 正文内容
蔡 锋 | 博士,二级研究员 | |
招生资格: | 硕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上海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 | |
邮 箱: | caifeng@tio.org.cn | |
招生专业: | 海洋地质 | |
研究方向: | 海岸动力地貌、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管理 |
一、研究方向
海岸动力地貌、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管理。
研究领域:海滩风暴效应与强潮海滩动力地貌过程研究、海滩修复养护关键技术研发与技术体系建设,海岸侵蚀灾害防治与活力海岸构建技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建设与技术研发,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二、主要成就
经过三十年来刻苦攻关形成了我国沙滩的动力地貌演变与沙滩保护修复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创新了强潮海滩动力地貌理论,攻克复杂海岸环境沙滩修复的国际难题,首次构建我国沙滩修复技术体系。主要贡献如下:
1、突破海滩动力地貌过程理论,提出海滩潮汐-风暴潮耦合作用机制,揭示多因素影响下海滩侵蚀受损机理,创建强潮海滩动力地貌过程理论。创新性地揭示了海滩风暴响应强度与海滩动力地貌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强潮海滩动水位模拟关键方法,首次建立了潮汐影响下的海滩风暴响应模式。揭示大规模围填海和岸线固化对我国海岸侵蚀脆弱性的决定性影响机制,精准刻画了我国海岸受损特征和变化趋势。
2、创新海滩修复关键技术,攻克动力环境局限下海滩修复、动力泥沙精准调控、地貌-生态融合修复等关键技术,创建我国海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实现我国海滩养护技术自主突破。 创新基于自然的适应性沙滩修复技术,解决了强侵蚀、弱动力、强风等环境局限难题。发明了具有沿岸输沙自适应调节的组合式拦沙堤等沙滩修复动力泥沙精准调控技术。创新地貌与生态相融合的海岸防护关键技术,实现防灾和生态的协同增效。
3、推动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自主化,编著了《中国海滩养护技术手册》,制定了《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等沙滩保护修复系列行业标准,推进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标准化,填补了我国海滩修复养护综合技术空白。首批入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推广名录”,推动了我国海滩修复实践的跨越式发展。
4、拓展我国海岸及近海地形地貌应用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近海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演变规律,编著《中国近海海洋-海底地形地貌》编绘出版了我国近海海域1:25万和1:100万地形地貌图集,填补了全国性近海海底地形地貌图集的空白。提出了华南海域省级勘界技术方法及可行的方案,历经十年科学划定了闽粤、粤桂琼海域界线,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我国海域管理的基本依据。
三、所获荣誉(科技获奖、荣誉称号等)
2001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工程勘察金奖(排名第一);
2010年获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一);
2020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24年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获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5 年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2年被评为厦门市劳动模范;
2003年被评为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5年10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1年被评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
2021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
2021年被评为厦门市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
四、社会兼职
第十四届福建省人大常委
第十六届厦门市人大常委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主委
五、学术兼职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2021年06月至今)
福建省海洋学会理事长(2017年—2022年)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年03月至今)
亚太经合组织(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2017年08月至今)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2021年7月至今)
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委会主任(2020年06月至今)
《应用海洋学学报》主编(2019年10月至今)
《Shore and Beach》编委(2012年01月至今)
六、代表性科研项目(10项)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典型海岸侵蚀防护与活力海岸构建关键技术,主持,2200万元,2022.12-2025.1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潮汐影响下的海滩动力地貌风暴响应机制研究,主持,301万元,2020.01-2024.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闽江河口-毗邻海岸的地貌沉积互馈过程及环境演变,主持,251万元,2023.01-2026.12.
4.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海岛旅游海滩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主持,1380万元,2014.01-2017.12.
5.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我国砂质海岸生境养护和修复技术示范与研究,主持,2159万元,2010.01-2013.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6057,台湾海峡西岸强潮砂质海滩动力地貌学过程研究、2010/01-2013/12、44万元、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676051,砂质岸滩风暴效应地貌过程模式拓展研究、2006/01-2009/12、37万元、主持。
8、国家908专项,908-02-03-04,海岸侵蚀现状评价与防治技术研究,2008/01-2009/12、112万元、主持。
9、国家908专项,908-ZC-I-07,我国近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研究、2008/01-2011/12、310万元、主持。
10、国家省际间海域勘界专项—闽粤桂琼海域勘界 2001—2010,1000万元、主持
七、代表性成果-论文(10篇)
1. Feng Cai, Xianze Su, Jianhui Liu, et al. Coastal erosion in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measures for its preventio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9, 19: 415–426.
2. Feng Cai, Chao Cao, Hongshuai Qi, et al. Rapid migration of mainland China’s coastal erosion vulnerability due to anthropogenic chang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2, 319: 115632.
3. Feng Cai, Hang Yin, Hongshuai Qi, et al. Using video imagery to reconstruct the 3D intertidal terrain along a beach with multiple cusp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23, 46(7): 1–10.
4. Cai Feng, Cao Hui-Mei, Su Xian-Ze, et al. Analysis on Morphodynamics of Sandy Beache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07, 23(1): 236–246.
5. Hongshuai Qi, Feng Cai*, Gang Lei, et al. The response of three main beach types to tropical storms in South China. Marine Geology, 2010, 275: 244–254
6. Fengyan Shi, Feng Cai, James T. Kirby, et al. Morphological modeling of a nourished bayside beach with a low tide terrace. Coastal Engineering, 2013, 78: 23–34.
7. Shilong Luo, Feng Cai*, Huijian Liu, et al. Adaptive measures adopted for risk reduction of coastal eros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5, 103: 134–145.
8. Liu Gen, Qi Hongshuai, Cai Feng*, Zhu Jun, Zhao Shaohua, Liu Jianhui, Lei Gang, Cao Chao, He Yanyu, Xiao Zheyu. Initial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of coastal beaches to a mega offshore artificial island.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22, 47(6): 1355-1370.
9. Shaohua Zhao, Hongshuai Qi, Feng Cai*, et al. 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sandy-muddy transitional beaches in estuaries and bays along mesotidal to macrotidal coasts.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20, 45: 1660–1676.
10. Yanyu He, Jianhui Liu, Feng Cai*, et al. Aeolian sand transport influenced by tide and beachface morphology. Geomorphology, 2022, 396: 107987.
八、代表性成果-专利(10项)
1.Low-energy coastal beach restoration method,2022,荷兰,1043854.
2.Nourished beach profile design method for reducing aeolian sand transport intensity over the beach face,2022,荷兰,1043952.
3.海滩管涵端部固定与装饰设计方法,2017.03.29,中国,ZL201510572491.1.
4.一种海滩养护与修复拦沙堤形态布设方法,2019,中国,ZL201810520650.7.
5.侵蚀海岸平面复合式海滩修复方法, 2019,中国,: ZL 2019 1 1023838.1
6.一种强侵蚀裸露岸段海滩养护设计方法,2021,中国,ZL201810198175.6.
7.一种海岸沙丘修复与养护方法, 2023,中国,ZL202310322804.2
8.一种基于自然的海岸沙丘修复布设方法, 2023,中国, ZL 202310926403.8,
9.基于视频图像的海滩地形地貌构建方法、系统、存储介质, 2023,中国,ZL 202310077750.8
10.一种深水陡坡岬湾生态海岸设计方法, 2024,中国,ZL 202310928611.1
九、标准
1.海洋行业标准,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HY/T 255-2018,2018.11.
2.海洋行业标准,海滩质量评价与分级,HY/T 254-2018,2018.11.
3.海洋行业标准,海滩后滨沙地植被修复技术方法,HY/T 0304-2021,2021.06.
4.海洋行业标准,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HY/T 0330-2022,2022.05.
十、专著等
1.蔡锋等,《中国海滩养护技术手册》,海洋出版社,2015,610千字.
2.蔡锋等,《中国海滩资源概述》,海洋出版社,2019,520千字.
3.蔡锋等,《中国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估及示范应用》,海洋出版社,2019,360千字.
4.蔡锋等,《华南海滩动力地貌过程》,海洋出版社,2010,296千字.
5.蔡锋等,《中国近海海洋——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出版社,2013,515千字.
6. 蔡锋等,《中国近海海洋图集——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出版社,2015,150千字,160幅.
7.陈吉余,夏东兴,虞志英,蔡锋,《中国海岸侵蚀概要》,海洋出版社,2010,402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