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科学研究 >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部重点实验室标示.png     室标.jpg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91年,是徐洵院士创立的我国第一个从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深海(微)生物及基因资源调查、深海()生物资源潜力评估与应用开发及重要海水养殖生物遗传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1997年被评为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20051月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厦门市和科技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8年成立了“中国大洋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研究开发中心”。2005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平台“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014年,作为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主的运行服务阶段,实现了深海生物样品、资源的共享。

实验室拥有实验楼面积5300m2,主要仪器设备400多台(套),总价值7000多万元。


生物4.png

实验室发展历程


微生物.jpg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海洋微生物子平台(2014年挂牌)


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研成果产出摆在所有工作的中心位置,在充分调动全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营造一个人际关系宽松和谐、学术创新气氛浓厚的研究环境,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通过20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培育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海洋生物遗传资源研发队伍,固定人员4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10名,高级职称31人,博士学位24人,6位博士为留学回国,45岁以下博士近20人,5人享受政府人才津贴,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近年来,先后有13人次获省部级奖项4项,是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的科学团队。


生物3.png

徐洵院士(实验室创始人)


目前,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项目合同经费累计9263万元人民币;近三年来发表研究论文261篇,其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VirologyMolecular Immun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30多篇;主编、参编海洋微生物专著多部,新申请专利40多项,获授权20多项。

近年来,实验室作为多个深海生物资源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积极承担973、海洋区域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大洋重大专项及海洋公益性项目。在深海长期生态观测技术装备研制、深海高温高压模拟培养、微生物菌种库、海洋活性化合物库、发酵中试平台等海洋微生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平台方面具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深海生物资源研发的基地与引领团队。目前承担或积极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计划:

1、蛟龙探海工程: 2017年实验室正式在“蛟龙探海工程”环境资源领域申请并承担了重大项目“深海生物资源采探与评价”,邵宗泽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项目经费2300万元。

2、“深海空间站”国家重大工程:深海空间站是国家近期立项的重大科技工程,计划于2020年完成百吨级,2030年完成千吨级深海空间站建设。实验室计划围绕国家“深海空间站”应用目标,结合前期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区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在生物应用领域研发相关水下实验仪器、技术,完善海底原位实验技术,开展生物资源获取与研究。为牵头全国各单位组织2020年百吨级空间站海底原位试验场实验,以及2030年千吨级深海空间站的应用奠定基础。


生物5.png

创建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制剂产业开发平台(福建诏安)


生物6.png

参与海上调查


实验室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同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开展了长期的国际合作,与法国深海极端微生物实验室(LM2eUMR6197)联合建立了“中法深海微生物联合实验室”(SINO-FRENCH LABORATORY OF DEEP-SEA MICROBIOLOGY -MICROBSEA)。并连续多次派专家参加联大工作会议“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BBNJ),为维护国家的深海权益作出了贡献。

2013年被评为原国家海洋局大洋极地考察先进集体;2014年,实验室“海洋石油降解菌研究”成果入选当年“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2015年度实验室“大黄鱼基因组测序揭示了胁迫适应的分子和遗传机制”研究成果再次入选“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此外实验室建成世界最大海洋微生物资源库,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

2019年海洋三所建所六十周年,实验室在我所60年的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四个项目入选建所六十年十大科技项目(成果):

☆ 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入侵及与宿主互作的机制研究:成果被科技部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获2007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 海洋微生物资源采集与国家海洋微生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成果先后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度国家十大重大工程进展”。

☆ 海洋石油烃降解菌与降解分子机制研究:项目成果先后获得2009年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2017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一个项目入选建所六十年十大开发与产业项目:海藻寡糖酶解法生产及其功能产品的开发应用:

3、七人入选建所六十年“50名优秀科学家”: 徐洵研究员、邵宗泽研究员、杨丰研究员、陈新华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曾润颖研究员、章晓波教授(浙江大学)、肖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