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洋三所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 正文内容
2025年2月21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典型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及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厦门召开。该项目由海洋三所组织实施,联合厦门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南开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和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共10家单位协同攻关。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推荐单位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海洋三所和参与单位厦门大学领导、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成员6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姜明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李宽意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王军研究员、汕头大学刘文华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白军红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教授、广西大学余克服教授和海洋三所陈彬研究员组成了咨询专家组。
项目启动会由海洋三所副总工刘建辉主持。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刘荣霞副处长介绍了整个生态专项的总体布局和立项情况、主责体系重构下的组织实施机制和专项及项目管理最新政策,并希望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和年度总结,边研究、边产出、边落地,加快成果推广应用。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白璐三级调研员表示自然资源部科技司高度重视重点专项的实施工作,希望项目团队能够突出需求导向,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并注重成果的落地应用,自然资源部科技司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海洋三所相关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海洋生态修复处林存炎处长充分肯定了海洋三所近年来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所做工作及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希望项目团队深入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所蕴含的科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从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及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通性和耦合性方面加强研究,服务党中央决策、国家战略,支撑部门管理需求。厦门大学科技处李荔敏副处长强调本项目的实施是厦门大学与海洋三所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海洋三所陈彬副所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参会的领导与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表示将全力做好保障和支撑工作,确保项目高质量顺利实施。随后项目负责人黄凌风教授和课题负责人李伟研究员、杜建国研究员、李开明研究员(汪光研究员代)、张均龙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实施方案。专家组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肯定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了完善各实施方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项目旨在阐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典型海岸带区域生态系统和连通性退化趋势及其稳态转换过程,揭示其主导驱动因素与退化机制;建立陆海空天一体化典型海岸带生态安全监测预警新技术,并从陆海自然-社会系统互作角度构建海岸带生态修复成效空间显式评估技术;研发多要素协同的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生态廊道近自然修复技术,形成北方和南方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和连通性近自然修复新模式。项目的实施将突破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从局部单一生态系统类型向区域多种生态系统转变的技术瓶颈,并显著提升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